東莞升格為地級市,市政協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改革。1988年6月12日,政協東莞市六屆三次會議召開,選舉陳矛為主席,劉連科等6人為副主席,何宗為秘書長。本屆政協委員共有194名,其中常務委員44名(含正副主席)。
從1991年至2011年,東莞市政協歷經五屆,鄭錦滔、杜奕寬、李漢松、袁李松、劉樹基先后擔任市政協主席。2012年1月5日至8日,政協東莞市十二屆一次會議在東莞召開,462名委員參加會議,選舉李毓全為主席,何碧霞等8人為副主席,張月忠為秘書長,選舉產生常務委員共75名。
在改革浪潮中助推經濟發展
滄海桑田須臾,赤膽衷情盡顯。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期間,東莞市政協圍繞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東莞改革發展大局、重點工作,從“一網兩區三張牌”“一城三創五爭先”,到“經濟社會雙轉型”,再到“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每一次東莞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的歷史飛躍,都可以看到人民政協的身影。
圍繞當時的中心任務,歷屆東莞政協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履行職能,為東莞經濟發展出謀劃策。在1987年至1991年,政協東莞市第六屆委員會組織專題調查17次,視察活動29次,專題研討會6次,專題座談會4次,咨詢活動2次,舉辦報告會3次,提出專題報告13件,專題建議11件,綜合性材料10件,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有益參考。比如,《關于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的管理區情況的調查報告》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政府專門組織力量研究探討、摸清底子,對全市112個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的管理區,決定從地方財政每年貸款2000萬元,連續三年利息由市財政承擔,幫助發展集體工農業生產項目,改變落后面貌。
時間來到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東莞企業的生存發展遭到嚴峻考驗。為此,東莞市政協積極做好收集社情、溝通政企、提振信心、幫扶企業等工作,在東莞抗擊金融危機過程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一方面,市政協正副主席分別率隊,深入走訪40多家委員企業,鼓勵企業家在逆境中求發展。另一方面,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先后前往10多個鎮(街)進行調研,對308家商會會員企業進行問卷調查,深入了解他們轉型升級的情況,以及應對金融危機的做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