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滿載進口泰國大米的集裝箱船在寧波入境后,通過水水中轉至長江沿線各口岸,內陸市民很快就吃到新鮮的泰國香米。
據了解,“中糧快航”依托中國海運旗下中海集運的4條東南亞航線進行運營,每周可提供的進口糧食艙位從960箱增至1900箱,預示著寧波成為東南亞農產品的進口基地。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生態地位重要,發展潛力巨大。
寧波口岸緊鄰亞太國際主航道要沖,扼守長江黃金水道的“T”形交匯要沖,具有輻射“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戰略區位,在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寧波口岸當如何作為?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內糧食需求不斷擴大,進口量逐年增多。2014年10月,寧波口岸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首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之一。據統計,2015年,寧波口岸共檢驗檢疫進出口農產品4.7萬批次,貨值29.4億美元。
寧波北侖檢驗檢疫局局長孫大為表示,寧波口岸作為服務華東輻射內陸的主要進境糧食門戶,江海聯運服務優勢明顯。
進口糧食具有政策性強、敏感度高、疫情和安全衛生風險大等特點,“部分進口產品也存在質量問題,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形勢嚴峻。”北侖檢驗檢疫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據了解,截至目前,檢驗檢疫部門從進境糧食中截獲有害生物192種、3324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23種、286種次。
據寧波北侖檢驗檢疫局動植檢科科長水紅光介紹,早在2012年3月份,上海、江蘇、浙江和寧波四地檢驗檢疫機構就進境糧食的檢驗檢疫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實現了區域內糧食進口信息、技術、資源共享,確保進口糧食更加安全快捷通關。
2015年10月16日起,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寧波、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12個長江經濟帶檢驗檢疫局正式啟動進口通關一體化模式。
據了解,2015年以來,隨著煤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一路走低,而“海進江”物流通道則是進口企業降低成本、開拓市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