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正向世界展現開放、創新的新形象和獨特魅力。在博鰲亞洲論壇活動期間,深圳市政府與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聯手舉辦了以“深圳·開放之城 創新之都”為主題的投資交流活動,來自國內外政、商、學界的知名人士和嘉賓共同感受深圳“開放之城”、“創新之都”的魅力。
此間人士評價認為,開放和創新已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深圳的成功不僅在于速度,更在于實現了有質量的穩定增長,通過動力轉換保持著中高速的持續發展。
開放的深圳是全球的機遇
1980年,中國在深圳設立第一個經濟特區,將其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自此,世界各地的資金、技術和項目陸續來到深圳,并通過這個窗口打開96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市場。
目前,在深圳登記的商事主體累計265萬,其中企業總數達150萬戶;平均每千人擁有的商事主體達236戶,每千人擁有的企業達134戶,高端企業密度居全國首位。其中,前海成為全市新登記外資企業首選區域。在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中,深圳居各市第一。
世界500強在深圳的投資再創新高。2016年以來,美國蘋果華南運營中心、美國高通深圳創新中心、美國微軟物聯網實驗室、美國微軟教育產業聯盟創新中心、新興際華國際總部等世界500強項目相繼落戶深圳。目前,在深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總數累計達到275家,且跨國企業投資向高端領域邁進。
據統計,深圳自建市以來,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累計約842.5億美元,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成就,成為中國內地市場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深圳的對外貿易全國領先,出口規模連續24年居全國內地城市首位,出口目的地遍布全球226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前11個月,深圳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進出口621.20億美元,其中出口373.80億美元,以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為主。
作為開放之城的深圳,“朋友圈”也越來越大。83座國際友好交流城市的足跡遍布全球53個國家(地區)。根據規劃,到2020年,深圳國際友好交流城市將達到100個,并將重點在美洲、中東歐和“一帶一路”沿線拓展新朋友。目前,深圳機場共開通國內外客運航線179條,并實現了歐美澳直飛。
深圳謀劃全球創新版圖
深圳將創新提高到城市發展的戰略高度,取得了顯著效果。近幾年,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以創新為特色的深圳實體經濟卻一枝獨秀,呈現出持續快速增長的健康態勢,華為、大疆、優必選、華大基因、騰訊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的增速更是領先全球同行。
統計顯示,2016年深圳實現生產總值19492.60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三新”經濟增加值9827.45億元,占GDP比重50.4%。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800億元,占GDP比重提高至4.1%。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50%,占全國一半。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40%。
深圳市委、市政府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全力推動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目前,深圳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037家,約占全省總數的40%,這也是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能占到GDP40%的原因之一。根據規劃,深圳到2020年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將達4.25%,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預計超過1萬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達3萬億元。
深圳作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首批知識產權區域布局試點城市,知識產權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深圳出臺了20多個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指導文件和法規,設立了國內第一個知識產權法庭,為創新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根據國際知識產權組織統計,截至2016年底,深圳累計有69347件PCT國際專利。在全球創新能力活躍的各大城市中,深圳居第二名,僅次于東京,領先硅谷、首爾等知名地區。
深圳良好的創業環境和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紛至沓來,僅2016年,深圳就新引進全職兩院院士7人,使這里的院士總數達到17人;新引進高層次人才1229人,“孔雀計劃”團隊12個;新引進回國留學人員1.05萬人,同比增長49.3%,總數超過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