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發展最關鍵的就是人才,整個硬件的孵化環境、設施、產業基金都不是問題。”大疆科技董事、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近日在第二屆京深人才發展高峰論壇暨深圳市2019年校園招聘啟動儀式上說。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實施第一年,也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開局之年。李澤湘回顧大疆的產學研實踐,對深圳的優勢感嘆不已:“深圳可以非常快速地把你的想法變成現實,這里有無數小工廠,做一個樣機的迭代速度是硅谷的10倍,成本是它的十分之一。我跟中關村很多做硬件創業的團隊進行了溝通,北京做不到,上海也做不到,這是深圳很獨特的優勢。”
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也讓李澤湘印象深刻,“技術支撐、產業鏈的配套、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以及創業導師的支持,讓一個想法步步落地,從開始的一個人到今天兩三百人,50多家公司,目前成活率達到了80%左右,這個速度是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很少看到的”。
為了吸引人才的加入,深圳沒少“練內功”。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孫福金介紹,去年6月深圳在全國首創人才引進“秒批”辦理后,畢業生通過電腦或者手機App,足不出戶動動手就可以辦理報道手續,實現人才引進網上辦、隨時辦、移動辦。為來深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谷云宏用七句話概括人才發展環境:創新有平臺、立法保產權、營商環境優、成果轉化快、政策有力度、生活有保障、生態深圳藍。他用數字來說明效果:“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11.88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91.25件。”
“深圳已經開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的‘雙區驅動’模式,更加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突出國際化、市場化,提升事業引人、待遇留人、成長育人的人才發展環境。”谷云宏強調。
活動現場有很多年輕人在認真聆聽。今年35歲的北京某事業單位人員關注的是深圳能不能提供雙向流動的工作機制,比如北京的一些科研人員可以定期和深圳的工廠或企業合作。他的想法在論壇上找到了答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建議:“人才交流的相關合作制度需要精細的設計,有一些人才從北京到深圳去會有好多現實問題,怎么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這背后就需要有一些靈活的政策。”
智聯招聘CEO郭盛認為,開放式的多元化的教育會為深圳的未來打下非常強大的基礎,“真正的創新來自于年輕人,深圳要走不一樣的道路,不要只看精英而是要看深圳整個社會創新水平的提高。”
真格學院創始人、院長顧及也認為,高端人才不一定定義為高學歷或者是海歸,而是要有極高的成長性、極快的速度迭代,這樣的人才從失敗、挫折中走出來能給深圳更大的發展。深圳應該為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訓。
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吳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應該聚集最好的創業者,注重國際化人才的引進,面向全球形成人才競爭力。“深圳的先行先試還應當彌補人才短板,將高校的資源引到企業中去進行產學研的轉化。央地合作、校企合作是京深合作最好的機遇。”
深圳市2019年校園招聘同時正式啟動。該活動歷經22年,已成為深圳市“走出去、請進來”的知名攬才品牌,逾20萬高校畢業生通過該活動到深圳就業創業。今年活動以“2019年‘人才專列’全國重點高校巡回招聘”為主題,將陸續到北京、上海、重慶、長春等14座城市40所院校開展專場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