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才大戰”的硝煙還未褪盡,又一大城市宣布取消積分落戶年度數量限制!
12月6日,武漢市發改委官網發布《武漢市積分入戶管理辦法(2019年版)》,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年度落戶數量限制,累計積分75分以上即可在武漢落戶。
武漢積分落戶政策8大亮點
積分入戶是指非本市戶籍人員,在不符合現行入戶政策的情況下,通過積分指標體系獲得相應分值,在總積分達到規定分值后,可申請辦理本市常住戶口。
基金君梳理了此次武漢積分落戶政策的8大變化,最新內容如下:
1、消積分落戶年度數量限制
將入戶由“總量控制,由市人民政府根據各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年度人口調控情況確定入戶指標”調整為“累計積分達到75分,即符合入戶條件”。修訂后的《辦法》,只需申請人達到分數線即可落戶,符合“取消年度落戶數量限制”精神和要求。
2、提高“穩定就業”和“穩定生活”兩個基礎指標權重
將在武漢市租住、繳納社保、持有有效居住證3個項目每項積分由每滿1年積2分提高至5分,每項最高分值由30分提高至50分。修訂后的分值體系總分為295分(不含入戶區域引導性加分),合法穩定住所、社會保險、居住證3項基礎指標合計150分,占比50.8%,體現了“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占主要比例”的要求。
3、取消高中(中職<;技校>;)學歷加分指標
目前,國家尚未建立全口徑、全國統一的高中及技校學歷認證平臺,教育、人社部門無權威途徑認證非武漢市屬高中、技校畢業證真偽。《市人民政府關于取消武漢市政府規章和市政府文件設定證明事項的決定》(武政規〔2018〕36號)也已明確提出取消積分入戶技校學歷的認證工作。
4、技術職稱指標調整
將技術職稱指標由“初級專業技術資格、初級工,積30分;中級工,積60分;中級專業技術資格,積80分”調整為“初級專業技術資格或本市緊缺工種的中級工,取得職稱后在武漢就業創業1年以上的,積10分”。
要求在取得職稱的同時需在漢就業創業1年以上,可以有效杜絕為取得積分而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取職稱證書的投機行為,真正解決的是在漢實際就業創業的存量人員的入戶問題。
5、取消表彰獎勵、創新創業、公益服務三個積分指標
從往年申請量來看,表彰獎勵、創新創業、公益服務三項指標計分人數極少,分別只占申請總人數的0.6%、0.9%和1.7%。取消以上指標可使積分體系進一步精簡,加分項目輻射到更多在漢居住和生活的普通勞動者。
6、進一步優化年齡結構,吸引年輕人入戶
年齡指標由“不超過45周歲積20分,45周歲以上每增加1歲減1分”調整為“年齡在18至30周歲的,積30分;年齡在31至40周歲的,積20分;年齡在41至45周歲的,積10分”。
7、增加入戶區域指標,引導申請人到新城區落戶
申請人在東西湖區、武漢開發區(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申請入戶的,積10分。
8、增加一票否決情況
申請人有嚴重刑事犯罪記錄,或參加國家禁止的組織及活動的,取消申請資格。
以上調整將有利于解決在武漢真實就業創業的普通勞動者,覆蓋的面積更廣。以1名30歲以下在武漢市生活居住滿3年的普通勞動者為例,辦理武漢市居住證、繳納武漢市社保、在武漢市租住等3項指標每項每年積5分,1年積15分,3年可積45分,年齡可積30分。即使沒有高學歷、沒有自有產權房屋,3年積分也可以達到取得武漢市戶籍的條件。
專科及以上學歷均可落戶武漢
武漢此次積分落戶政策的修訂,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武漢也因此頻繁登上熱搜榜。
據長江日報數據顯示,兩年已有4486人靠積分落戶武漢。截至今年,積分入戶辦法兩年試行期已滿。武漢市于2017年10月開始試行積分入戶政策。積分入戶為長期在漢就創業和居住的普通勞動者提供了入戶渠道,武漢兩年累計接收有效申請5688人,取得戶籍4486人,入戶率79%。
與此同時,武漢落戶的方式還有學歷落戶、創業落戶、投靠落戶等。
今年7月份,武漢市委市政府推出了“10項重點舉措”,此次舉措緊扣各方面優秀人才在漢發展主要關切,注重政府、市場、用人單位等主體共同發揮作用,并對大學生落戶政策再次進行調整。
調整后,高等學校專科及以上畢業生(經教育部認證),年齡不滿45周歲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可憑畢業證申請登記為武漢市常住戶口,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均可隨遷落戶,切實解決大學生安居之憂。
另外,對于創業落戶的規定是企業法人系市外及本市新城區人員,在武漢市中心城區及新城區的漢南區、東西湖區投資、年繳稅或三年累計繳稅金額達到30萬元的,可申請辦理法人本人及配偶、子女或企業骨干共2人的武漢市常住戶口。
多個城市放開落戶限制
開展人才爭奪“大戰”
今年7月,人社部等5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做好當前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通知中明確要求,省會及以下城市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要求各地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確保就業水平總體穩定、就業局勢基本平穩。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目標。其中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構建城鄉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戶籍登記制度,對高層次人才探索建立戶口不遷、關系不轉等柔性流動機制。《綱要》中小城市及建制鎮落戶限制全面放開。其中提到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構建城鄉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戶籍登記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提高城市包容性,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綱要》明確,要完善適應上海超大城市特點的戶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積分落戶制度,提升中心區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開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鎮的落戶限制,有序推動農村人口向條件較好、發展空間較大的城鎮、特色小鎮和中心村相對集中居住和創業發展。推動城鄉人才雙向流動,鼓勵和引導城市人才回鄉創業興業。
與此同時,廣西也有重磅利好消息發布。
日前,為進一步調整完善戶口遷移政策,推動我區城鎮化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廣西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經自治區政府同意印發,并于12月1日起施行。《規定》讓跨地區人口完全自由流動成為現實。其中規定,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條件,取消參保、居住年限、就業年限等落戶限制。
另外今年10月份,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網站發布關于印發《海南省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方案稱,海南基本取消本省(除三沙外)落戶限制,省內居民,可在有合法穩定住所落戶,省外居民取得相應居住證及相關保險,也可以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