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融合以來,青海省將文化和旅游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加強頂層設計,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全省直接或間接從事文化和旅游產業人員達到106萬人,文旅產業正在成為綠色產業、幸福產業和富民產業。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2016年至2018年,全省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達1.05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158.13億元。其中2018年,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數達2870家,文化產業營業收入達到43.7億元,同比增長20%。今年1月至8月,全省文化旅游企業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的有393家。
從遠銷海內外的青海特色文化產品,到百姓家門口的非遺就業工坊,青海省一些地區依托民間手工藝等文化資源,將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產業與農牧民脫貧相結合,借助“互聯網+”等創意設計理念,研發與現代生產生活和消費需求對接的文化創意產品,加快傳統工藝美術業優化升級,發揮著文化產業在推進扶貧、就業領域的重要作用。
以往,青海的文化產品給人的印象大多都是品種單一的紀念品。如今,隨著全省文化企業技藝不斷成熟,產品日趨精美,在各大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民族服飾、藏毯、唐卡、藏式木雕、掐絲畫等上萬種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創意文化產品大出風頭,吸引了不少國內外客商的眼球。
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海南州貴南縣分別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藏繡藝術之鄉”“中國唐卡藝術之鄉”“中國藏繡生產基地”,藏繡、唐卡從過去單獨個體勞作發展為多元化經營,在省內外各大展覽展會中受到青睞。
為加快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青海省培育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0家、青海省文化旅游產業示范基地103家。通過舉辦首屆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文化旅游商品大賽,為全省文化旅游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搭建平臺。目前,青海省7家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單位已開發文化創意產品605款,其中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在省內景區設立6個文博商店和兩個文創產品專柜。
青海省還先后與廣東、西藏等地文旅部門簽訂合作協議,與海東市、黃南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州簽訂合作共建協議,通過整合區域旅游資源,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深化文旅融合,推動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