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編制發布了《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以下簡稱《方案》)。作為北京市關于機器人產業的*規劃文件,它的編制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主要內容和亮點有哪些?如何做好下一步落實工作?
一、《方案》以適應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根本導向和出發點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進行,主要國家相繼提出機器人發展戰略,美國發布《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從互聯網到機器人》,歐盟啟動“SPARC”機器人重大項目,日本發布《機器人新戰略》。我國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將機器人列為制造強國建設的重點支撐領域,通過不斷培育支持發展,機器人產業進入高速增長期。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占比分別為48.4%、27.7%、23.9%;軍用、極限作業、應急救援等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占比分別達到70%、22%、8%。
在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供給側來看,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在機器人研發、系統集成和技術服務方面實力雄厚,北京有資源也有條件實現機器人產業創新集聚發展。從需求側來看,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對機器人的應用形成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作為特大型城市,北京在公共安全、養老助殘、醫療康復、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社會民生領域擁有巨大需求,這將為機器人拓展應用場景提供廣闊市場,同時也不斷催生新產品,豐富高精尖產業的內容??梢哉f,北京加快發展機器人產業,是強化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定位的重要抓手,對構建北京高精尖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方案》是推進北京市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
北京機器人產業擁有國內領 先的研發創新資源,機器人新技術、新成果和新模式不斷涌現,具備進一步提升產業創新發展實力的有利條件。但是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四個突出問題。一是產業領域多、布局分散,部分優勢領域尚未形成顯著的產業規模帶動效應;二是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市場應用有待充分銜接,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機制與環境亟需完善;三是產品應用范圍和深度有待進一步拓展,細分領域市場有待激活;四是關鍵核心零部件與整機、產業布局協同發展不協調不協同等問題依然突出,影響和制約全市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方案》按照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要求,緊密結合上述四個突出問題,更加注重從產業體系、創新模式、應用市場、配套體系等多方面整體把握和系統推進,內涵豐富,重點突出,指向明確,是未來3-4年推進北京市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
《方案》提出推動北京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5432”思路和路徑。
——“5”是培育形成以醫療健康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四大整機加關鍵零部件為主導的“4+1”發展格局。醫療健康機器人領域,加快骨科手術機器人等布局,開展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布局機器學習、觸覺反饋、增強現實關鍵技術,推動外骨骼機器人等康復機器人及智能護理機器人的研發生產。特種機器人領域,發展安保巡邏、偵查安檢、排爆銷毀、破障處置等警用機器人,滅火、排煙、偵查等消防機器人,應急救援機器人,空間機器人、無人機、水面/水下機器人等。協作機器人領域,發展大負載、視覺/觸覺識別、快速編程和智能示教等協作機器人,多關節、柔性、高安全性協作機器人等。倉儲物流機器人領域,發展揀選、搬運、復合型機器人,以及物流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儲等智能倉儲物流技術產品,智能停車AGV、立體車庫等產品和解決方案。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領域,發展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精密減速器、控制器和操作系統、末端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提升產業支撐能力。
——“4”是支持四大產業創新模式。一是產學研用創新模式。聚焦醫療健康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領域,推動市級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搭建技術研發和工程化平臺,支持企業和用戶協同開展機器人創新應用。二是央地協同創新模式。在特種、倉儲物流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等領域,支持中央企業、單位與本市企業搭建技術轉移轉化平臺,推動本市企業與中央企業進行對接和聯合實施重大項目。三是創新創業孵化模式。組織機器人創新創業大賽、項目路演等活動,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孵化,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機器人創新創業活動。四是跨界融合創新模式。支持傳統企業開展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集成應用,支持重點軟件企業結合應用場景開展機器人關鍵技術和產品創新,支持企業開展產品模式創新、拓展市場應用空間,培育國內領 先的機器人產業融合創新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