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首屆國際青年學者“甌越醫學與健康”論壇召開。短短4個多月,又迎來第二屆論壇。醫院副院長陳浩教授說:“這是一個聚焦海內外青年高層次人才的平臺,為有志回國回溫效力的人才打開了溝通的大門。”今年起,醫院將把這個論壇作為每年的“固定動作”,每半年舉辦一次。
論壇上,海內外數十位青年學者帶著自己的最新研究做了分享。有意思的是,論壇還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了遠程分會場的實時連線。中國溫州和美國硅谷,通過視頻畫面,專家學者們針對健康醫學等各領域進行交流。中美冠科生物技術公司執行董事長余國良教授、美國迪特克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翟紅波教授、斯坦福大學溫佳佳博士等,都在硅谷的分會場進行了主題報告。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實現世界各地人才熱點同步,眼視光把論壇開到了全世界。過去一年,醫院舉辦或者參與的會議、論壇數不清,幾乎每周都有1-2場大型論壇和學術會議在全國各地召開,而嘉賓都來自于國內外。陳浩坦言,基于開放與包容的理念,推動著附屬眼視光醫院走向國際,把中國的眼視光帶到全世界。
人才流通無障礙
每年引進十余位海外“大咖”
開放的理念,國際化的交流,眼視光正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外專家來溫工作的“大本營”。
醫院人力資源部主任葉恬恬介紹,海外的科學家、青年學者中,有一大部分是華人,而且有志于回國回家創業。“舉辦甌越論壇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更多的華人科學家了解溫州回到溫州,同時也能帶動一批外籍科學家來溫工作生活。”舉辦甌越論壇的消息經科學網等發布后,就有60多名青年學者報名參加,經過篩選最終確定了30人名單。
今年1月,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博士后周佳瑋通過人才引進政策,從加拿大來到眼視光工作。在他看來,眼視光醫院一流的臨床資源條件與他在視功能領域的研究訴求非常契合,而且眼視光提供的研究平臺、基礎及創新創業精神等各方面的綜合環境,非常吸引他。最重要的是,溫州市、溫醫大和眼視光醫院對人才的渴求和重視以及引才政策落實的效率促使他下定決心,扎根眼視光。現在,他帶著團隊在溫州從事更多的臨床研究。
據了解,在眼視光,每年都引進來自美、德、加、澳、新等多個國家的10多名“大咖”,他們的加入,對推動眼視光學科的發展、研究轉化等起著“領頭羊”的作用。
此外,醫院對青年醫生的培養也一直堅持“國際化”的目標。90%以上的醫生有著去國外進修、交流、參加學術會議等經歷。對于長期在國外工作、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教授,眼視光還通過柔性人才引進,不定期邀請他們來溫指導與開展合作。
多項目跨國合作
助推醫院從領先邁向一流
今年9月,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市政府、美國杰克遜實驗室三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杰克遜實驗室·中國(溫州)。這也是杰克遜實驗室在美國本土之外設立的第一個海外實驗室。
據介紹,美國杰克遜實驗室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模型動物中心和遺傳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其動物模型資源,支撐了26項諾貝爾獲獎研究成果,是世界高水平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核心支撐平臺。該實驗室落戶溫州后,將瞄準國家戰略需要,通過與溫醫大及其附屬醫院開展緊密的科研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資源優勢,進行前瞻性的新技術、新材料研究和開發,并開展成果轉化。
今年7月,眼視光與美國Bascom Palmer眼科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籌建國際眼視光眼科醫院。這樣意味著,眼視光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近年來,眼視光通過項目牽引、高新技術平臺,打造了許多的產業實體。如全球第一片按中國人視覺特征設計的高透氧角膜接觸鏡,我國第一條自由曲面視覺矯正鏡數字化加工中試生產線,我國第一臺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準分子激光治療設備等。
由中科院和溫州醫科大學共建的中科院溫州生物材料與工程研究所,通過人才、項目、資本和產業,實現了科學研究臨床轉化“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