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4月的春風,吹綠了京城。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便如這浩蕩的春風,帶來春消息。
2018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億,增長6.6%;人均GDP達2.13萬美元,居全國首位;全員勞動生產率24萬元/人左右,居全國首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1.2件,位居全國首位。今年一季度,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向好。這份增長,呈現在綠色發展的底色上。這一年,北京藍天回歸,綠水重現,城市森林增加、擁堵指數下降;這份增長,由創新發展的新動能催生,北京新經濟增加值總量已超萬億,占地區生產總值三分之一。
生態環境的強勢逆轉、經濟實力的穩步增長、科技創新能力的顯著提高,這三者同時呈現,國外觀察家稱為超級大城市轉型發展的“北京奇跡”。
北京是如何以滾石上山之力破解深層次矛盾、推進轉型發展、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現階段的北京,減量發展是特征,綠色發展是基礎,創新發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北京市委書記蔡奇這樣概括北京發展思路。
創新發展: 前沿產業再蓄力
位于海淀區的中關村,被稱為我國互聯網的誕生地,記者再次來到這里,被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產業深深吸引。
“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位于北四環海淀橋西北角,一批創新型企業平均年齡只有“3歲”,平均估值已超26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AI芯片、全球首個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架構指令集、顛覆性液態金屬打印機、低成本自動駕駛技術……每一家企業單拎出來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為這些高速成長的“小巨人”按下了快進鍵的,正是“人工智能”。
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發布首張顛覆性創新榜單,前十位中,北京獨占7個席位,其核心競爭力,幾乎都與人工智能相關。國際知名市場分析機構CB Insights 2018全球AI百強榜單中,涉及到的中國企業80%在中關村。海淀區區長戴彬彬說:“區內以硬科技為支撐的高成長企業估值合計14280億元,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趨勢明顯。”
這種融合,使創新企業快速成長,也正給原有的企業和產業,帶來革命性變革。小米2016年一度滑到谷底,2017年起死回生,售出了9400萬臺,重回世界第四。2018年售出1.18億臺,收入1749億,同比增長52.6%,實現利潤86億元,同比增長59.5%。其中一個秘密武器就是人工智能。雷軍透露,小米在AI專利申請量全世界排在第11位。他說,“小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遠超大家想像”。百度的李彥宏,有一個外號,就叫“AI先生”。智慧物流創造了電商送貨的“京東速度”,面向未來,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博士表示京東將通過算法研究院強大的技術研究能力,創造一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技術能力,“人工智能改變世界,我們改變人工智能”。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