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牢牢把握東莞正面臨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我市建設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三區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結合推進省委‘1+1+9’工作部署,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近日,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
制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和核心競爭力所在。近年來,東莞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取得良好成效。今年前三季度,東莞規上工業增加值逆勢上升,同比增長8%,居珠三角首位;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比分別提升至53.7%、41.5%;工業投資增長21.2%,帶動東莞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近6年來的最快增長,發展“成績單”令人備受鼓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梁維東指出,東莞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建設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為契機,推動技術、人才、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進一步向先進制造業集聚,努力為全省建設制造強省作出東莞應有貢獻。
盤活處置用地近萬畝
為產業發展“拓空間”
今年8月,省委批準東莞建設省改革創新實驗區,允許東莞市在全域范圍內大膽創新、先行先試,這是近年來東莞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東莞如何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建設改革創新實驗區為契機,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梁維東表示,東莞堅決把“拓空間”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實驗區建設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提出要加快破解涉及土地資源配置、利益分配共享、鎮村發展模式調整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優化土地要素供給、提升配置效能。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市級收儲土地近1100畝,鎮街(園區)收儲1.1萬畝;“三舊”改造面積6694畝,啟動了150畝以上重點更新單元74個;盤活用地7866.1畝,處置閑置土地1839.8畝,大力鞏固和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
針對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仍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東莞重點探索了政府扶持資金的市場化改革、加大央行再貼現、支小再貸款額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比如,獲批實驗區以后,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就再批準支持東莞36.38億元支小再貸款,超過近5年來辦理支小再貸款的總量。制造業新增貸款比重從2018年末的19%大幅提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49.1%。
全會提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東莞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去年以來共有1800多個項目在改革中縮短了50%的審批時間;前三季度為企業減負255億元;在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排行榜中,東莞政商關系健康指數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