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關于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若干措施》,支持適度開展成品油出口業務。商務部相關人士表示,這些舉措將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進一步支持自貿試驗區適度開展成品油出口業務,將提升中國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
此次出臺的措施圍繞浙江自貿試驗區油氣產業發展需要,在引進油品貿易國際戰略投資者、加快推進石化煉化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油品流通領域市場化配置能力、提升大宗商品跨境貿易金融服務與監管水平等11個領域提出了26項具體支持措施。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司長唐文弘4月1日在北京介紹:“《若干措施》支持引入國際油品貿易商,以及與油品貿易相關的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同時支持適度開展成品油出口業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探索在油品流通領域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多元化市場競爭格局。在當前情況下,相關舉措將十分利于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
相關措施還包括:引進油品貿易國際戰略投資者,并引進國際油品貿易商資源;建設國際能源貿易與交易平臺,促進浙江自貿試驗區加快發展國際油氣貿易,做大做強LNG(液化天然氣)國際貿易。
唐文弘說,此次出臺的《若干措施》,在提升油品流通領域市場化配置能力方面,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允許區內現有符合條件的煉化一體化企業開展成品油非國營貿易出口先行先試。
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2017年掛牌成立,是中國唯一一個由陸域和海洋錨地組成的自由貿易園區,建設三年來,在油氣產業高質量開放發展方面積極開展先行先試,累計集聚各類油氣企業超過6000家,2019年油品貿易額超過3200億元,成為全國油氣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地區。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夏文忠表示,《若干措施》的發布,將有利于深化油氣產業國際合作,吸引更多的油氣投資商、貿易商以及金融、保險等其他做市商。同時,也將推動油氣全產業鏈建設。“在國際油氣儲運基地建設方面,《若干措施》為擴大石油戰略儲備規模,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為實現國家戰略貢獻力量。在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建設方面,《若干措施》也將對油氣儲運、煉化、貿易、交易等全產業鏈產生影響,進一步吸引集聚更多的國際船舶和船東來到浙江自貿試驗區,帶動保稅船用燃料油供應、物資供應、船舶維修、航運交易等國際海事服務產業發展。”
浙江省政府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浙江省商務廳廳長盛秋平透露,將盡快制定出臺貫徹落實《若干措施》的實施方案,將在油氣產業優化升級、海洋產業拓展、海陸內外聯動等方面深入推進差別化探索,推動浙江自貿試驗區實現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們已經在組織各方面力量抓緊研究,在操作層面對《若干措施》中的舉措進行細化,形成了初步的實施方案。我省將立即召開省政府自貿試驗區工作聯席會議進行研究審議,確保第一時間出臺貫徹落實的實施方案。”
新出臺的這一文件,還在推動LNG(液化天然氣)綠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健全低硫燃料油供應等方面制定了多項舉措;同時提出了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配套措施,以確保舟山漁場的生態環境安全和海洋漁業資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