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意見的通告。近年來,為應對技能型人才缺口,多個城市降低落戶門檻至專科學歷或取消落戶門檻,加大對人才的吸納力度。
《辦法》指出,廣州白云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和增城區這7個外圍城區將執行差別化入戶政策,28周歲及以下持有大專學歷并連繳社保滿一年者,可入戶以上7區。該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擬實行三年,從2023年7月21日至8月19日公開征求公眾意見。
據悉,在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實施范圍內就業或創業,且同時符合入戶條件的人員,可將戶籍遷入廣州市,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亦將被準許隨本人同時入戶廣州。值得注意的是,符合條件者及其家人僅可在差別化入戶實施范圍內的行政區辦理登記入戶。
利好廣州產業人才結構
2022年,廣東制造業總產值突破16萬億元,全部制造業增加值4.4萬億元,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強。同年,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2.3萬億元。中國工業十強城市中,珠三角占了四席,廣州是其中之一。如何在制造業資源“爭奪戰”中力爭上游,吸納更多的年輕勞動力?對堅持“制造業立市”的廣州至關重要。
而除傳統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外,廣州高端服務業也面臨人才缺口。今年5月,廣州市人社局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廣州需求大于求職‘最缺工’的30個職業排行”,其中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崗位占比超三分之二。
外圍城區承載著廣州市眾多傳統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對年輕勞動力特別是青年技能人才的需求較大。相較城市化率已達100%的中心城區,外圍城區有更大的承載能力。其更低的生活成本,也便于外地年輕人安家落戶。對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能為年輕人提供較大成長空間。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長黃石鼎向第一財經表示,這次廣州市放寬外圍城區落戶門檻,對整個廣州產業人才結構是大利好,同時對城市人口年齡結構也有改善作用。
黃石鼎稱,廣州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興產業,亦或是高端服務業,現在都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工作者。大量年輕人的到來,會產生非常好的集聚效應。一方面會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人才來源,另一方面會推動更多新產業、新活動的誕生。從廣州人口分布來看,外圍城區人才儲備相對薄弱。吸引青年技能人才落戶,能為外圍城區帶來新活力,助力廣州城市建設發展。但想要在人才競爭中獲得優勢,放寬落戶限制僅僅只是第一步。
城市人才競爭,落戶是第一步
據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2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為1873.4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034.91萬人,占比為55.24%。2010年至2021年間,廣州市常住人口總量增加了610.10萬人,年均增長3.63%。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相比2021年末減少7.65萬人,下降0.41%,其他一線城市同樣出現了常住人口負增長的趨勢。而長沙、杭州等新一線城市2022年人口增量較高,增幅超過10萬人。年輕人“用腳投票”的背后,是對宜居生活條件、良好就業條件的追求。
早在去年,長沙便已放寬人才落戶限制,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在長沙就業人員可即時申報落戶,享受在長沙購房資格。
近日,浙江省放開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全省(杭州市區除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確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統一,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落實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落戶及配偶等直系親屬隨遷政策。
杭州市區進一步完善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連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逐步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推行全省范圍內社保繳納、居住時間等戶籍準入年限累計互認,逐步拓展到長三角區域內累計互認。
各地先后為落戶政策“松綁”的背后,是城市人才競爭的加劇。黃石鼎表示,城市間的人才競爭,不僅要吸引年輕人到來,還要幫助年輕人在當地就業甚至是成家立業。政府放低入戶門檻是第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第二步。
他表示,廣州市放寬外圍城區落戶限制恰逢其時,現在中心城區公共服務水平已相對較高,外圍城區公共服務水平近年來提升顯著,能在為年輕人提供就業的基礎上,給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帶動青年技能人才在廣州長期定居。
黃石鼎還表示,青年技能人才的到來,會對廣州市城市建設帶來一定挑戰。未來能否把優質的公共服務從中心城區擴散到外圍城區,將成為廣州市在城市間人才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