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測評是指以現代心理學、管理學、行為科學等理論為基礎,通過心理測量、面試、情景模擬等多種手段、方法對人力資源個體的品德、智力、技能、知識、經驗等素質進行測量、評價的活動過程。企業通過人力資源測評可以為人力資源獲取提供依據、使用提供指導、開發提供方向。其實就是管理者們針對員工的不同特長,將其適當安排到各個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去,做到人盡其用的控制手段。
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能像對某一財務項目,例如凈資產收益率那樣,用單純的數據便能表示。人力資源的測評則更顯靈活與綜合。對一個企業成員進行正確的評價,需要考慮到其個體差異,并綜合運用行為科學、心理學、系統學等多方面的方法才能做出的結論。一般來說,管理者在進行人力資源測評的時候,需要用到如下幾種測評原理。
1、個體差異原理
天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樣事物,尤其是人。每個人的家庭、教育等背景的差異,導致了人們在性格、氣質、興趣、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不同。不僅如此,由于性別的不同,人們也會產生價值取向的差異。鑒于個體差異的存在管理者在進行測評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個體差異原理,從多方面的、綜合的角度去考察被測評者,這樣才能得到綜合、正確的結論。
2、測量評定原理
人力資源的測評由兩個部分組成:人力資源的測量與對測量的評價。這就像是財務報告的編制與分析一樣,只有測量數據而沒有評價,測評就變得沒有任何意義,沒有數據,評價便無依據可談。
3、動靜結合原理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測評的原則、標準應該保證一定的穩定性,即“靜”,如果測評原則經常變動,會讓員工無所適從,不知自己該往何種方向努力,不過,目前市場變化十分迅猛,產品技術也是日新月異,為了配合時代的發展,測評的標準、原則應該根據市場與企業的情況不斷發展,即“動”,否則,企業成員便永遠只是在原地踏步,企業也會很快落伍。因此,企業的人力資源測評標準一定要把握好動、靜的有機結合。
4、模糊/精確原理
正如前面所說,人是很復雜的個體,在測評的時候無法像財務報表那樣用單純的數據、公式去描述、評價。還好,現代數學的發展為這類難以評定的事物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模糊理論。因此,在管理者對企業成員進行測評時,采用模糊理論,注重定性與定量的結合,便可以保證測評結果的精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