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要素的變化
在現代化管理模式中,企業的主要生產要素已經從“生產型”要素轉變為信息(知識)。在信息管理中,會計信息的有效程度是保障企業進行正確經濟決策的基礎。現代企業只有掌握好市場信息,才能夠做好經濟決策大方向上的設定。企業的會計信息應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人力知識、技能知識、事實知識以及原理知識。
(二)生產工具的變化
現代企業管理在生產工具上已經成功引入了供應鏈模式,通過對供應鏈的管理來完善生產商的管理。供應鏈管理實質上就是對信息化、現代化以及網絡化的管理。這樣一來,企業的會計信息變得尤為重要。由于在生產環節,企業要想保障供應鏈上各供應商以及生產商能夠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就必須加強會計信息的流轉,讓信息更好的在企業中流通,保障其及時性。會計信息的有效溝通能夠為企業在作出生產方面的決策是提供必要經濟信息,讓企業正確認識到自身經濟能力,避免將資金全部投入到生產中而忽略了其他環節的經營。
(三)組織結構的變化
企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經濟條件變革的環境下,組織結構已經逐漸從M型轉為了E型。所謂的M型結構,指的是以權力以及勞動量來劃分的管理模式,體現的是管理人員本身的管理能力,強調專業分工以及職責分明。
現代化管理的E型組織結構是一種靈活的組織結構,體現了企業在管理上的“無邊界性”。在這種組織結構模式下,企業在資源的使用方面以及管理方面都較傳統模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對于會計信息而言,面對的環境更為開放,需要處理的事務也更加繁雜。企業的會計信息需要結合經濟市場,不再是傳統局限于企業內部的模式。
(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