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友表示,現今社會,讓部分70后、80后的職場人士感到尷尬,比上,比不上自己的上司們,這些人往往握著深厚的資本、人脈,再不濟,還有這不低的薪資,比下,比不了那些年輕人,他們學歷高、體力好,思維活躍,不少曾經的職場小白還爬了上來,成為了自己的領導。
那么,在這個時代,面對職場“危機”,如何給自己一份保障,到底應該怎么辦?
1 培養能力,為將來打下基礎
眾所周知,能力是實現成功所需的,可被觀察到的技能和行為,例如情景適應能力、戰略思維、全球視野、業務洞察等關鍵能力均與個人高績效表現密切相關。“記得在一本書中提到過:“你憑什么勝出?未來能夠牽動世界大勢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能否獨霸世界舞臺,鍛造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因此,無論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最重要的是給自己找準定位,培養自我的能力,樹立品牌形象,這樣將為以后的職場發展,存儲更多的籌碼。任憑周圍的環境怎么變化,把握財富的根本,就在于跳出本職工作,不斷自我提升,培養自我技能,從而挖掘更多讓自己財富增值的可能。
2 積累經驗,為升職加薪做準備
身在職場,需要擁有一個清晰并愿為之奮斗的目標,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而這種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是你日后升職加薪的籌碼。雖然經驗并不一定與能力相關,但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沒有提升的可能。
據專家分析,經驗有助于個人準備好承擔未來角色的任務或職位。從經驗中學習有助于為迎接新挑戰和職位做好準備。很多人都在抱怨沒有機會,其實并非如此。《異類》中說:無論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企業家,音樂家還是科學家,經調查會發現這些人至少都在付出了長達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時的努力之后才嶄露頭角的。只有在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淀中,才有可能得到回報,而且這種回報會對未來職業發展將產生一個相對長期的影響。同時,也正是這么長時間的積累,打下非常扎實和牢固的基礎,在職場中才會站得更穩。
3 激發特質,為成功做準備
在職場中,特質是對行為有著重要影響的個性特征,其中包括態度(如樂觀)和其他自然傾向(如社交敏銳性)。特質是決定一個人是誰的關鍵,根據角色和所處環境的不同,特定特質對成功的關鍵性影響有大有小。據研究表明,社交領導力是特質的重要表現方面。它有助于達成集體目標的影響力、合作和人際關懷。而此處我們著重突出的是學會做人。
在做人的修煉中,有五個方面值得我們思索和鍛煉:其一是同理心,即對他人的感受、冬季和擔憂敏感;其三是鎮定,在緊張、困難或不明確的情況下保持泰然自若地能力;其四是影響力,激勵并說服他人的能力;其五是情景自我意識:關注自己當下的體驗、動機和反應的能力;其六是善于社交,接觸他人并于他人互動的自然傾向。無論是與上司的關系,還是與同事的關系,都需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職場中的友好關系,將有利益提高個人效能與團隊效能,實現最佳績效表現。
4 明確驅動力,自己職業的自己做主
對于職場人而言,驅動力影響著個人職業抱負的偏好、價值觀和動機。我們都應該明確:什么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做什么讓我覺得滿足?
此外,動力不僅取決于一個人是誰,而且也取決于當時的氣氛和環境。最重要的是,動力會影響文化適應性、敬業度、績效以及人才的去留。動力是所有其它維度(特質、能力、經驗)的支點。因此在職業生涯中,需要用心了解自己,找到自我工作的熱點,探尋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職業道路。
愿每一位職場人都能努力把握今天,給自己多一份保障,從容面對職場中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