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海市人社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以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引進、使用、激勵、保障為重點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優化高技能人才發展環境,增創高技能人才發展新優勢,為威海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夯實培訓基礎,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建立多元技工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滿足不同群體的培訓需求,進一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威海市通過政府投入引導的方式,每年培養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等“金藍領”5000人以上,技師、高級技師培訓補貼標準分別提高至2000元/人、5000元/人。貫徹落實“導師帶徒”工程,帶徒期間青年技能人才獲得市級以上人才榮譽稱號的,兌現相應獎勵。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項目,通過企校合作等方式,探索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培養模式,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開展學徒制培訓的單位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不僅如此,還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與企業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關系,構建緊密聯系的技工教育集團(職業培訓聯盟),開展校企聯合招生、校企合作培訓和教師進企業、技能大師進校園等活動。圍繞“中國制造2025”,面向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設備、海洋工程裝備、先進機械設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依托技工教育集團(職業培訓聯盟)建設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給予一定的建設補貼和專業補貼。
深化技工院校改革發展,完善適應技師學院特色的績效工資內部分配制度;技師學院收費標準和財政生均定額撥款標準按照高職院校執行。推進企業培養載體建設,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實施項目引領,強化高技能人才交流引進
源頭活水才能使得水渠清澈,針對高技能人才培養資源不足等問題,加大高技能人才交流引進力度。大力引進高技能領軍人才,結合重點產業和重點工程項目,鼓勵各類企業、院校等從省外、海外大力引進高技能領軍人才。對引進的高技能領軍人才,最高給予30萬元經費資助。
“實施緊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引進計劃,建立政、校、企三方合作平臺,鼓勵全國各類職業技術院校采用多種方式為我市培養輸送優質的高技能畢業生。”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對市域外職業技術院校為我市輸送緊缺急需領域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經用人單位申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定后,由同級財政按每人2000元的標準給予院校培養補貼。放寬引進高技能人才在我市落戶條件。
此外,威海市還組織實施國際化交流合作項目,建立健全國際合作交流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國際交流合作的能力水平。
拓寬評價渠道,推進高技能人才多元評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多元評價機制對于高級能人才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威海市人社部門創新工作方式,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提高人才評價公平性和科學性。積極推動企業、行業協會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試點。實施技能奧運戰略,發揮職業技能競賽的引領作用。對獲得世界技能大賽優異成績的選手,按照國家獎勵標準分別給予同等獎勵。對參加國家級一類技能大賽獲得前3名的選手,最高給予5萬元獎勵,選送單位一次性給予高技能人才培育獎勵補助1萬元;對參加省級一類技能大賽獲前3名的選手最高給予1萬元獎勵。對獲評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一次性給予1萬元獎勵,對獲中華技能大獎稱號的一次性給予2萬元獎勵。
“我們還將引進國際職業資格認證,逐步引進社會急需職業(工種)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
優化體制環境,重視高技能人才使用
營造不重學歷重能力的人才環境有利于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吸引優秀高技能人才到技工院校任教,加大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引進力度,逐步提高技工院校實習指導教師在師資中的比例,具有工程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和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可直接應聘實習指導教師崗位。拓寬技工院校畢業生成長通道。技工院校畢業生參加公務員招考、應征入伍、企事業單位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準和職稱評聘等方面,取得高級工、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高級技校或技師學院全日制畢業生,可分別按照全日制高職(大專)或本科畢業生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及相關就業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技師院校畢業生租用經營場所創業的,給予一次性創業場所租賃補貼。
突出高端帶動,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
發揮激勵機制的引導作用,激發高技能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實施產業技能領軍人才優選計劃,建設產業技能領軍優選,做好高技能人才儲備;選拔威海市首席技師,提升一線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管理期期滿后直接進入復核認定程序,符合條件的繼續享受相應稱號和待遇;完善威海市有突出貢獻的技師制度,每人一次性給予1萬元獎勵……在市人社局一系列政策的激勵下,威海市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