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成都與中信集團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蓉舉行。根據協議,中信集團未來將在蓉投融資超過2000億元,涉及金融綜合服務、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節能環保、“蓉歐+”合作等多個合作領域。2017年的首個工作日,成都大項目簽約即實現“開門紅”。
在同一天,不僅有簽約的重大協議,更有建成投產的重大項目。經過短短9個月的建設,中信戴卡凱斯曼成都工廠一期工程暨年產2萬噸汽車輕量化部件項目竣工……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基礎在經濟,支撐在產業。一系列重大產業化項目的簽約、建成、投產,筑牢了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產業基礎。而事實上,在去年年初,成都工業經濟還較低迷,受2013年下半年以來成都工業投資接連18個月負增長影響,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工業開局增速僅3%。
一年來,成都通過深入實施《成都制造2025規劃》和工業強基行動,加快構建“3+N”工業發展格局,著力抓好工業投資、工業園區和工業產業平穩增長,下大力氣強基礎、擴規模、優結構,全市工業經濟實現量質齊升。
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
“競進拉練”促工業增速持續回升
成都目前所處發展階段決定了投資仍是穩增長的“底盤”。加強產業投資尤其是工業投資,仍是當前穩增長的關鍵。去年年初,針對工業投資不足等問題,成都啟動了“工業強基行動”,著力補好“三塊短板”:支柱性產業、龍頭企業、帶動性產品不多;空間載體不足;項目不足,投資不足。
去年1月21日,成都啟動首次工業“競進拉練”活動,市級有關部門負責人及各區(市)縣負責人走進產業園區、工地,對標先進,學習經驗。一年間舉辦的4次“競賽”活動,使全市形成了抓大工業、大項目、大集群、大園區的良好風氣。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基礎在經濟,支撐在產業。成都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以“153”項目為牽引,推動紫光IC國際城、京東方二期等139個重大工業項目簽約引進,中電子8.6代線等119個項目開工建設,東風神龍、英特爾駿馬等135個項目竣工投產。
圍繞工業增速、工業投資等主要目標,成都還切實抓好工業經濟“穩增長”督查、調度,及時掌握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和目標進度情況,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去年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保持了穩步回升態勢,預計全年增長7.4%左右。
規劃“大創造”“大智造”“大車都”板塊
加快構建“3+N”工業發展格局
去年11月1日,在成都天府新區新興工業園,包括西丹孚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產業基地、升華特種電源研發生產基地、盟升電子總部和衛星通訊產品研發中心等10個項目集中開工,涉及高端制造、研發創新、高端服務等多個領域,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的“大創造”板塊初步顯現。
“大創造”板塊是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以發展研發和創新產業、軍民融合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及關聯生產性服務業等為重點,突出科技研發、創新孵化及成果轉化的大園區,也成為再造一個“產業成都”的核心引擎和西部重要的創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