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沙坪壩區加大眾創空間建設力度,全區發展了28家各類眾創空間,入駐創客團隊300余個,其中科技部備案眾創空間3家;
渝北區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目前全區通過審核入庫的科技型企業達402家,有效期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8家;
去年,預計重慶規模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24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突破1%,繼續保持西部首位、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上;
重慶高新區厚植高新優勢,集聚創新動能,打造重慶創新創業策源地,科技進步對經濟貢獻率達63%,新增市級研發平臺10個;
重慶郵電大學聚焦關鍵技術、推進科技創新,新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5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防軍工項目6項,形成了一批理論和關鍵技術成果;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重慶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創新驅動這部新引擎釋放的新動力發揮出日益明顯的作用。回顧2016年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所作的頂層設計和重大決策中,對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占了極其重要的篇幅。
2016年9月,市委召開了創新驅動為主題的四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城市行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初步建成西部創新中心,45條舉措,124項重點任務,21個牽頭部門、23個責任單位,內容之全、政策之優、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對接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根據市委的決策部署,重慶市政府審定印發了《重慶市“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集中實施一批重點研發專項和重大科技工程,解決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的技術供給;
重慶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未來五年構建開放協同科技創新體制的改革架構。
2016年,全市科技系統著眼于強化區域創新發展的技術、資本、創新生態三大支撐,著力辦好“培育創新主體、完善創投體系、搭建創新平臺”三件大事,從科研項目管理、科研經費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等方面系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與創造潛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正在推動重慶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培育,打造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重慶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徑選擇。
在市科委主任李殿勛看來,重慶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確定的務實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具體路徑,概況起來就是“辦好三件大事,深化一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