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產城融合新樣本長沙科技新城一二期即將迎來首批客戶。
6月初的一天,天空下著小雨,記者來到長沙經開區長沙科技新城項目采訪。雨霧中的建設工地,仍是一片忙碌景象。
這片昔日貧瘠的風化土地,位于長沙經開區人民東路與東六路交會處的東北角,如今正崛起一座70萬平方米的產業新城。
“如今一二期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今年10月和12月可分別投入使用。”長沙科技新城投資運營方湖南金科億達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興春介紹,屆時首批入駐企業數量可達100家,將成為園區產城融合項目的樣本。
一二期已接近尾聲,三四期建設正酣
從最初的投資額、體量,可以看出金科億達的雄心壯志。這個總投資逾30億元、占地500畝的產城融合工業地產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長沙體量最大的工業地產項目。
“整個項目分六期進行,目前一二期在建廠房、中試研發樓、雙創大廈等均已完成一二次結構施工,正在進行裝修收尾和園林景觀的施工,三四期正在加班加點建設。”金科億達總經理劉興春介紹,長沙科技新城不同于傳統工業園區,它是園區的“4.0版本”,將著力打造產業支撐、兩型發展、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城市綜合體。
金科與億達兩大中國500強企業強強聯合,讓長沙科技新城從規劃之初,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可以說長沙科技新城是真正踐行產城融合的戰略,也是素來以重工業裝備制造為龍頭的長沙經開區,向以中小微創群體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向‘智’造尋求新的增長驅動力的開始。”劉興春表示。
這讓長沙科技新城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也提供了發展思路。目前,長沙經開區已有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同時,集成電路、節能環保、住宅產業化、大健康產業、電子商務、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也蓬勃發展,形成了多元發展新格局,并初步形成了橫向成群、縱向成鏈的產業集群。
“我們就是要立足智能制造和創新創業兩大方向,為園區各大產業強鏈、補鏈,既要構建產城融合新模式,又要打造成為長沙智能制造和創新創業的新高地。”劉興春表示,目前長沙科技新城正在申報湖南省級創新創業示范園區。
100家企業即將入駐長沙科技新城
如此大體量的產城融合工業地產項目,招商的壓力不言而喻。采訪中,劉興春一臉輕松。他告訴記者,經過前期的努力,目前已有100家企業簽訂入駐協議。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業都能落戶長沙科技新城,“三高”企業和無產值、無稅收貢獻的企業自然不受歡迎。“我們招商側重節能環保、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劉興春表示,智能制造領域也是重要的招商方向。
招商效果好,一是在于產品的多樣性和園區品質。據介紹,長沙科技新城的產品集高層綜合辦公樓、獨棟智能廠房、分層標準廠房及配套公寓、酒店、商業等多業態于一身,可滿足中小企業產學研一體化的需求。同時園區定位高端、起點高、品質好、環境優美。
另一個原因,則是金科億達對企業黏性、產業工人黏性的追求。“企業大規模入駐后,如何增強企業黏性,如何把這么多的就業工人留在這里,這是我們項目運營的關鍵。”劉興春表示,長沙科技新城不是單一的工業地產項目,除了產業樓宇之外,還有100畝的商住配套,可解決企業入駐之后對于生產和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在園區內形成閉環的企業生態圈,真正達到產城融合,宜業宜居。
同時,項目在開發運營過程中一直堅持“產業先行”的原則,針對入駐園區的企業,將通過線上智能管理系統,線下360度服務平臺,在政務服務、孵化投融資、商務圈層、人力資源、一站式服務大廳、智能物管、商務配套、云辦公等方面服務于企業用戶。
劉興春表示,今年10月首批企業將入駐,全部建成后,長沙科技新城將聚焦軟件、服務外包、移動互聯網、中試研發、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多種新型產業,可實現年產值150億至200億元,創造稅收6億至8億元,解決就業人口1萬至1.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