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息來了。
為遏制房價,吸引人才,深圳發布了重磅文件:《深圳市城市更新項目保障性住房配建規定》(修訂意見)。
雖不是“紅頭文件”,但事關“住房改革”,代表了深圳市保障房未來的走向,一句話:意義重大。
從文件中可以看出:保障房改革的動作越來越大,配比范圍和數量都有所增加,對于樓市來說,這里面釋放的信號也不僅于此。
先看重要信息:
1、擴大了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地區范圍,基本生態控制線外全覆蓋,多為核心片區。并且一視同仁,適用于所有改造為住宅和商務公寓的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項目。其中,通過城市更新籌集13萬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
2、大部分保障房所在地,周邊1000米范圍內都會有已建、或在建的城際線、軌道站點,也就是建造地鐵房等具有通勤優勢的住房。
除了不能碰的生態線,如湖泊、公園、綠地外,只要能滿足企業用房、人才用房的片區,都將配建一定數量的保障房。
深圳的保障房改革力度是超前的,國內基本上沒有城市能相提并論。
此外,深圳政府還表示:適當擴大重點產業園區及周邊地區范圍,減少長距離通勤機動化出行,緩解交通壓力,促進產城融合,因此也基本確立了1000米范圍內必有地鐵的格局。
可見政府對于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巨大,參照十三五的住房規劃,深圳保障房超過商品房已成為定局,比例接近60%。但商品房的稀缺性還在加劇,越來越多的房子會被政府控制,分給深圳市最想留下的人或者企業。
并且,這也基本確定了深圳保障房的未來調性:占商品房比例將越來越大,品質急劇提升,進階為優質房源。但同時,在核心區配建大量的保障房,也會抑制周邊的房價,保障人才、企業的用房難題。
我們先看本次規定的區域劃分和調整內容,其中:一二類都被規定1000米范圍內要具有地鐵站點或城際線。
一類地區主要是指福田-羅湖、南山-前海、寶安、鹽田、光明新區、龍華區、坪山區、大運新城等城市主、副中心區和規劃以研發辦公功能為主的重點產業園區內。
增加:福田CBD地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前海片區、后海中心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寶安中心區、大運新城、坪山中心區、光明鳳凰城、清水河片區、鹽田河臨港現代服務業產業帶、寶龍工業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