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流量明星”楊超越落戶臨港的消息備受關注。不僅“楊超越落戶”話題高居當日微博熱搜第一,其所在的文化傳播公司入駐臨港新片區的活動直播,也引來數萬人在線觀看。
各大網絡社區的相關討論更是絡繹不絕。“臨港是在上海哪里?”“那邊的發展好像很不錯。”很多人第一次具體“點擊”了臨港新片區,并對它的未來發展產生了興趣。
然而,也有人擔心和追問:這樣的落戶速度合理嗎?上海到底需要怎樣的“特殊人才”?如何看待“流量明星”落戶之于未來城市人才政策的風向意義?
作為一名人才政策領域的資深專家,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教授最近經常被問及上述“難題”。在他看來,這些話題雖不好回答,但如果真回答得好了,上海作為人才高地的吸引力定能更勝一籌。
■由于特殊人才大多和傳統意義上的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不同,如何在認定和引進這些特殊人才的過程中,確保標準(包括界定標準、分類標準等)客觀、明確、清晰,就顯得愈發重要。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社會環境和工作價值觀的不斷變化,新的產業、業態和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一批新的職業和崗位應運而生,適應新時代人才的界定也發生著深刻變化。
■人才的管理不能一概而論:要分層、分類地進行管理,給各類人才應有的尊重;對于特殊人才,要給予他們寬松的創新發展環境,讓他們有機會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流量作用,施展自己獨特的才能和技巧,多為社會做出“增量”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