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今,成都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巔峰時成都和揚州攜手并稱“揚一益二”,這里是世界紙幣的鼻祖,古蜀文明的發源地。成都多次在我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邁入現代,成都這座西部之都的劣勢逐漸突出,區位等不可改變的劣勢,一度讓成都落后于中國城市競爭之林。
但成都憑借著千年積累下來的“營城智慧”歷次打破城市競爭格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來臨,我國經濟發展重心正加速向西運動,成渝經濟圈第四極、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正不斷地助力成都的發展。成都正伴隨著大國復興而前進,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有4個區域正逐漸成為成都經濟脈絡的“中樞”。
新一輪經濟周期的開啟
我們都知道經濟活動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一個動態的循環過程。一個健康強大的經濟體是由外到內健全的雙循環,對于國家是這樣,而對于城市也是如此。
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戰略導向和布局,定位決定發展天花板,戰略機遇決定城市動能。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發展重心聚焦于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發展相對滯后,這一輪的經濟周期顯然是沿海崛起了。而在這一過程里中西部依靠“強省會”穩住了發展面。隨著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中西部迎來機遇,但這遠遠不夠。
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來臨,我國經濟發展布局明顯向西運動,成渝第四極、內外雙循環、新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開啟正標志著新一輪經濟周期的開啟。
在新一輪經濟周期的開啟,成都這座西部城市將迎來千載難逢的崛起機遇。2021年6月末成都東部新區天府國際機場將開航運營,站在內外雙循環和探索成都經濟脈絡的思路上,我們會發現成都已形成了“4個”經濟中樞,四大經濟中樞打開了成都經濟發展的脈絡。
成都經濟四大中樞
這四大中樞,構成了成都發展最關鍵的經濟脈絡,他們將是成都經濟最緊密的一環。
對外開放依舊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這是人類發展史的必然走向,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環境下,構建強大的內循環也是不得不以而為之。在內外雙循環發展的背景下,成都已形成四大經濟中樞。即:成都高新區、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成都青白江區。
看到這里可能有很多人會疑惑,高新、天府、東新無論是前景還是“勢頭”都處于成都發展的前沿,而不被看好的北門青白江為何會成為成都經濟的中樞?
青白江
一直以來,青白江的重要性都被大家所低估了。
青白江這座小城里藏著成都融入世界經濟鏈條和一帶一路的“奧秘”。青白江是成都一帶一路的關鍵承載地,蓉歐班列從這里駛向世界,2020年成都共始發1058輛蓉歐班列。成都古南絲綢之路的起點,今天正以嶄新的姿態將“成都智造”送往世界。
蓉歐班列為什么對成都很重要,在我看來蓉歐班列的發展是成都突破“區位劣勢”的最優“解”之一。
打開地圖,我們會發現成都確實是少見的“偏居一偶”的超級城市,區位對比國內任何一個同級城市都“占不了便宜”。再談談競爭力,企業投資生產的產品,要想從成都運往世界,最佳的方式是從成都到重慶再通過航運,光運輸成本成都就要比重慶多出百余元。
過去幾十年里,誰是西部的“C位”?不帶有感情色彩的來講是重慶,重慶扼守長江上游,從地理上看西南水域匯聚于重慶,而三峽工程疏通了長江,長江上游通航能力大大提升,此時重慶的優勢完全釋放。
過去幾十年里,我國西部生產的產品附加值很低,利潤空間十分有限。所以每一道環節都十分敏感,重慶的坐守上江上游,自然西南的商品都匯聚于重慶,而成都也不例外。
而中歐班列則徹底解決了這一弊端,廣袤的西部內陸用一條條鐵路聯通世界,新經濟脈絡呼之欲出,而青白江的鐵路港便是新成都經濟心臟之一。
高新區
成都高新區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區,而是凝聚成都營城智慧和全市人民的“超級大腦”。
今天成都哪里需要發展,那必定有高新區的身影。他就像一塊磚,成都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從生物城到空港新城再到如今的未來科技城,成都重大發展區域離不開高新區。
高新區憑什么?
這里是成都產值的TOP1,軟硬件協調發展最完善的區域,中西部綜合實力第一區,成都實力和形象的C位。
當下,西部正被賦予打造“全要素”戰備的發展使命。科技創新,攻克“卡脖子”等技術領域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創造一個強大的內循環更離不開科技創新,高新區全名“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然區如其名。

目前高新區已啟動“岷山行動”。未來5年內高新區將投入300億建設50個新型研發機構,探索解決成功轉化難題,力爭形成“卡脖子”技術揭榜能力。
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時高層指出:
當前我國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顯然科技創新已成為創建內循環的關鍵,而成都高新區在其整個西部和成渝發揮的份量絕不可估量,因此這里是當下成都“獻力”內循環的中樞。

東部新區
東部新區是改寫成都版圖的重要力量,是成都未來發展最為關鍵的區域。但很少人知道東部新區是成渝和西部構建內外雙循環的重要舉措。
成都東部新區天府國際機場即將開航運營,成都正進入雙機場時代。而新機場能帶來什么?它和鐵路港形成了高低層次搭配,天路和陸路的雙重結合,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可以走鐵路港,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可以通過天府國際機場出航。
看似普通的戰略布局,卻悄悄地改變了成都的核心競爭力。

這兩步棋將直接重塑西部城市格局,極大地增強成都競爭力。自然這里也是成都對外的關鍵堡壘,天府國際機場定位為“歐亞中樞”,西部格局豁然開朗,內陸連接世界的通道正不斷加強。
成都東部新區承擔著高端制造業的重任,我們絕不能用以往簡單粗暴的“工廠”來描述東部新區。
過去我國以生產要素低成本的優勢換來了經濟的騰飛,但這種模式始終是“核心喪失、產業基礎薄、產業鏈缺乏”。在高質量發展的導向下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在5G和現代技術下,我們的產業結構正快速躍升,而東部新區所承擔的制造業將是現代中國“智造”的完美闡述。
天府新區
天府新區的發展也走過了十年,時至今日它依舊飽受爭議,但悄悄地這里正逐漸成為西部重要的心臟。
一帶一路等多重國家戰略重疊交匯于四川,而承載這些國家戰略的便是天府新區。這里不僅是成都發展的新動能,更是串聯成綿樂經濟帶、聯動全川的“大腦”。
天府新區興隆湖、新川創新科技園等重大現代產業和研發基地都是繼高新區后的又一王牌。值得關注的是,近日中科院成都分院宣布將整體搬遷天府新區。成都將形成天府新區和高新區攜手攻克“卡脖子”領域的壯舉。

天府新區是西部地區推動內外雙循環的關鍵地,隨著天府新區的成型這里所發揮的作用要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重要。它和高新區就像一顆大腦,聯系著整個成都和四川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