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重要論述,抑制房地產投機和房價過快上漲,主動作為、堅決作為、善于作為,用實實在在的成效穩定市場預期,取信人民群眾。尤其是省會長沙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炒房”攻堅戰,社會反響強烈,百姓紛紛點贊。
風至自靈動,策高當行遠。截至目前,長沙除了星沙板塊有熱門項目,基本已很難出現“日光盤”,購房者日趨理性,市場呈現價格穩、供需穩、預期穩的態勢。
“反炒房”重拳出擊
長沙素有省會城市“房價洼地”一說。然而,自2016年下半年步入上漲通道以來,長沙樓市量價齊升、成交火熱。盡管2017年長沙市出臺了“3·18”“5·20”“9·23”等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但并未止住市場熱度,至2018年上半年愈演愈烈。
一些開發商捂盤惜售,乘機抬價;部分違規中介和“黑中介”興風作浪,乘機謀利;搶房恐慌在購房者中彌漫,認購徹夜排隊,一些熱門樓盤更是一房難求。
“高燒”不退、亂象頻發的長沙樓市,引起了決策層的高度關注。作為省委機關報的《湖南日報》主動作為,自2018年6月19日起連續推出“晨風”系列評論文章,直指樓市亂象,要求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子落棋盤,清脆有聲。2018年6月25日,長沙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無論是在限購、限售,還是首付比例、購房資格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收緊。這也被譽為全國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新政。
在政策發布通氣會上,對前期市場的紛紛擾擾給出了精準定性:“長沙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要矛盾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房與反炒房的重大斗爭。”
對癥下藥,退燒去火
2018年7月23日,省住建廳出臺《關于進一步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通知》(業界稱為“湘十一條”),不只要求長沙市繼續嚴格執行限購等調控政策,也要求實施樓市分類調控,全省各地堅決遏制投資投機性住房需求,確保房地產市場基本穩定。
“為省、市精準施策點贊,實實在在讓‘買房難’問題得到了改觀。”在2018年7月31日召開的“晨風”系列評論社會反響座談會上,市民代表、三一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員工向琳說,她已如愿在長沙市開福區買到了心儀的房子。
長沙市住建委稱,“6·25新政”之后,長沙購房意向人數降幅達50%以上,“消失的購房者”主要是被新政門檻擋住了。
樓盤入市節奏加快,供應量明顯增加,購房者選擇空間增大。隨著“一房難求”的非理性恐慌得到有效緩解,市場心態開始發生變化。很多項目在開盤后,立馬傳出“可以直接認購”的消息。
除了針對炒房一族,針對違規中介和“黑中介”也形成了高壓態勢。長沙市通報稱,從6月至11月,該市對房地產中介機構實施聯合執法,現場責令341家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中介門店關門停業整頓,向中介公司發送責令關門停業整頓的函共160份,責令新環境、中環名下所有門店關門停業整改兩周,復查整改門店241家。
一系列調控“組合拳”下,長沙房價的上漲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從國家統計局的房價環比指數看,8月、9月、10月長沙房價環比指數分別為102、100.6、100.1,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的排位持續后移。
“優先保障剛需”成為主旋律。在購房者中,長沙市戶籍、首次置業、中青年群體等是市場購房主體,其中本市戶籍購房者占比接近九成,購置首套房占比接近九成,中青年購房者占比超過九成。
“房價洼地”成“幸福高地”
長沙“6·25新政”實施之初,有一些言論對湖南省、市堅決穩住長沙房價的決心和能力持懷疑態度,更有一些聲音認為只有拉高長沙房價,才能顯示城市的身價。可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嚴厲整治炒房投機等樓市亂象,契合主流民意,也符合長沙吸引人才、集聚產業的需要。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穩住了房價,長沙及湖南許多地方成了產業投資的樂土。到長沙、到湖南發展,成為許多大項目的優先選擇,長沙也成為許多創業者向往的地方。2018年11月7日,全球頂級的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發布《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長沙城市營商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全國第十位。2018年12月3日,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對全國35個大中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了評價,長沙位列第九。
這些報告指出,長沙房價收入比在“7”左右,也就是夫妻兩人平均收入7年可以買一套房,所需時間只有武漢、鄭州、天津、青島的一半,只有杭州的1/3,也少于西安。
長沙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相對較低的房價,成為構筑城市價值的重要參考。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瞭望智庫共同舉辦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選已連續舉辦12年,而長沙連續11年上榜,在全國所有城市中都算得上罕見。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長沙常住人口增量為27.29萬,在全國已公布的城市中僅次于深圳、廣州和杭州。隨著人口凈流入趨勢已成,2018年長沙常住人口數據也將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