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州南沙“創享灣TIMETABLE粵港澳青創基地”,記者看到,青創聯合辦公區、圖書館、健康管理中心等場所一應俱全。今年春節期間,這里成為南沙匯聚港澳元素最多的“網紅打卡點”。
“港澳青年在這里可享受‘創業孵化、公共服務、展示交流、社團聯絡’一站式服務。南沙是一個創業的機遇之城。”TIMETABLE創始人、香港“90后”青年吳嘉惠這樣說。
記者了解到,廣州南沙致力于為港澳青年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業服務平臺。2020年以來,知名青創運營品牌TIMETABLE、粵港澳(南沙城)國際青創社區、南沙粵澳青年商務中心等項目陸續落戶南沙。截至目前,南沙共落戶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8家,各基地簽約入駐創業團隊超300個,其中港澳青創項目240個。
如何助力更多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把握就業創業的黃金機遇,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
近年來廣州南沙推出了南沙港澳青創30條、集聚人才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落實“港人港稅、澳人澳稅”、共有產權住房試點等扶持政策,在學校開設港澳子弟班,著力營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2021年2月,《廣州南沙新區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實施方案》印發。一年來,越來越多灣區青年人才來到南沙,高層次和骨干人才加速集聚,灣區人才高地正在形成。
“南沙有很多支持人才就業、創業的政策,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人才引進政策中的住房補貼。”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專業的顧成帥告訴記者,按照南沙區新引進人才住房補貼政策,擁有研究生學歷的顧成帥可申請4萬元的住房補貼支持。“相當于一年都不用交房租啦!”顧成帥非常開心。
南沙持續推進港澳專業人才職業資格認可。去年11月,南沙提出,允許港澳工程企業及專業人士通過備案后直接在南沙自貿區提供服務。同月,關于港澳專業人才在內地申報職稱的規范性文件《廣州市南沙區建筑和交通工程專業港澳人才職稱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出臺,配套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職稱和職業資格業務一站式服務平臺”。
來自香港的華眾聯創工程顧問三地聯營事務所工程師閆澍博士告訴記者,以往港澳工程師難以獲得內地評定的職稱。“南沙一站式服務平臺的啟用,對在內地執業的港澳工程師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閆澍說。
與此同時,南沙進一步提升人才出入境便利化水平,在廣州率先試行人才往來港澳商務備案不受單位納稅或創匯條件限制,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融合發展。
在廣東省政府的支持下,南沙建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后科技創新公共研究中心,集聚150余家會員單位,為南沙區內20余家企業招收100余名博士后,形成300多項科研成果,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過50億元。
“2016年,我來到南沙的博士后工作站,當時拿到了市、區科研經費30萬元、博士后補貼20萬元,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就職于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的香港專家呂冬說。
據初步統計,2021年南沙區人才政策兌現資金預計達7億元,惠及人才超2萬人次;2021年新認定區高層次人才150余名;集聚高層次和骨干人才約1.5萬人,是2016年的9.4倍。
而今,越來越多港澳青年懷揣著夢想,來到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南沙,為這片803平方公里的土地帶來了更多創新與活力。
“南沙將通過構建更深更廣的粵港澳交流活動新機制、打造更精更新的港澳青年實習新品牌、探索更寬更廣的港澳青年就業新路徑等多個方面謀劃推進港澳青年工作。”共青團廣州市南沙區書記、廣州市南沙區青年聯合會主席宋曉冬表示。(經濟日報 記者 張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