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創新創業,資本嗅到利益涌入,行業就將發生巨大變化。”日前,市中小企業創新產業化專場培訓會上,廣東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關銳鋒,廣東工業大學教授程良倫博士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一個觀點,未來5年~10年,無論個人還是企業,若不能抓住雙創、工業4.0國策轉型升級,將影響企業和個人的發展。
東時記者了解到,這次專場培訓活動是由市經信局、市中小企業局與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為響應2017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系列活動,幫助惠州企業完善創新能力建設。活動吸引了160多位企業技術骨干、中小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參加。
沖擊一批行業
關銳鋒認為,政府推動雙創,資本涌進沖擊行業發展,其既帶來人才,也使得技術更新換代,進而促使很多崗位不再需要人來操作,“如收費站員工、停車場管理員等。”他稱,目前就連一些傳統認為需要一定知識水平才能從事的工種,將能通過和技術能實現人力的替代。
他舉了大量例子,例如廣東省中醫院的藥房實現全自動化撿藥,“省中醫院一天1.3萬張藥單都可以有條不紊地處理,更厲害的是通過,還實現了省內免費配送,中藥還能代煎,6小時免費送上門,這對藥房的沖擊非常大。”又例如做自動取款機的企業,今年訂單和維修維護量都大幅減少,原因是使用現金的人少了,而這又影響到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設施設備材料面臨淘汰或者轉型的挑戰。
“雙創是國策,它對我們國家影響很大,對個人和企業影響同樣大,因此,要找對路子,做對事情,企業要認真思考轉型還是升級,是否能把握好機遇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個人的前途,甚至家庭后幾代的景況。”
互聯網+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整合發展
程良倫則對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在他看來,互聯網+不僅是電子商務,而且是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整合發展,加強產業轉型和升級。以高鐵裝置的維修維護為例,為了保障安全行使就要對高鐵裝置進行定期檢修,有的城市甚至為此一年要付出8億元維護費用。但實現了互聯網+,就能實現對每個部件裝置的生產狀況、健康狀況的了解,哪里有問題就修哪里,而不用對整條裝置進行全面檢修,如此將能大大節省維護費用,提高效率。
“企業要轉型升級是非常對的,他們講得確實讓我們有危機感。”惠州市吉美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超綱稱,他的企業是制造手機鋰電池和鋰電池隔膜,回顧企業發展過程,恰恰跟國家信息技術發展的主方向相符。
程良倫分析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歷程,1999年國家發展物聯網,2006年發展云計算,接著2008年發展,2012年提出互聯網+,2013年提出工業4.0。而1999年時陳超綱在打工,2005年他開廠創業,2013年開始買廠建設,2016年把所有舊機器全部淘汰,研發或購買新機器。“雖然企業不能準確抓對每個節點,但一定要按這個方向發展,因為這種潮流是無法抗拒的。”陳超綱說,以前的機器1個人只能看1臺,現在1個人能看5~10臺,惠州有許多企業跟他一樣,升級后實現了從粗放型創業向精細化的轉變。他稱,同樣是開廠,以前首先要圈地,現在要圈人才,要抓住發展大方向,企業思維一定要跟上去才行。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