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與佛山,廣東的“老二”與“老三”決心強強聯合,在大灣區打造一個巨無霸經濟體。一個是國家中心城市,一個是制造業大市,兩者經濟體量加起來超過3萬億元。今年初,雙方簽訂合作協議,謀劃打造一個高度融合的“超級大城市”。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等8個方面共同發力,推動廣佛同城化建設向縱深發展。雙方還將共建重大產業集群,聚焦人工智能及工業機器人、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領域,共同打造萬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珠三角地區是引領全省發展的核心區和主引擎,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9市,將重點對標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攜手港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100億美元!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投資決定:在位于粵西的湛江市,打造新型一體化生產基地,該基地成為巴斯夫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在惠州,埃克森美孚計劃投資100億美元,建設大型化工綜合一體化項目。
沿海經濟帶是新時代廣東省發展的主戰場,包括東西兩翼地區7市,將成為全省新的增長極,未來將與珠三角沿海地區串珠成鏈。
粵北,一個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態特別保護區正孕育而生。韶關市正對標國家公園建設標準,先行先試,加快推進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2018年,韶關市完成造林更新34萬畝、森林碳匯造林5萬畝,建成鄉村綠化美化省級示范點126個。
北部生態發展區是全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包括韶關、梅州、清遠、河源、云浮5市,以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為首要任務,將在確保生態安全前提下實現綠色發展。
實施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新戰略
“最富在廣東,最窮也在廣東。”一句老話折射老問題。
在廣東21個地級市中,深圳市GDP超過24000億元,而云浮市GDP只有840多億元,前者是后者的28倍。土地面積占全省七成,生產總值僅占全省的兩成,財政收入僅占一成多一點。這就是粵東粵西粵北地區12個地級市的“薄弱家底”。
廣東全省區域發展差異系數為0.67,高于浙江和江蘇。縮小粵東粵西粵北與珠三角發展差距,成為廣東協調發展的緊迫任務。
“必須樹立與新發展理念相適應的區域發展理念,改變按地理方位簡單劃分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的傳統思維,突破行政區劃局限,全面實施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新戰略。”廣東省提出新思路。
按照新的發展思路,廣東全省將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態發展區構成的“一核一帶一區”新格局。到2020年,“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初步確立,區域發展差距擴大趨勢基本扭轉,珠三角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東西兩翼地區和北部生態發展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級城市群,東西兩翼地區和北部生態發展區成為各自功能“引領者”,與全省一道邁入全國高質量發展先進地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