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第一外貿大省的廣東,如何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備受關注。省內外專家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有關部署,紛紛為廣東建言支招。
“兩個輪子”共發力??以制度創新釋放科創紅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2019年經濟工作時指出,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一直是改革發展的核心內容。實踐證明,把機制問題解決好,各方面增長都能得到充分釋放,就能推動中國經濟有活力、有韌性、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任志宏表示。
會議還提出,要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對此,任志宏提出三點建議:其一,應放寬市場準入條件,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在投資核準、政府扶持、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其二,健全要素市場體系,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取消沒有法定依據的審批、投資限制、技術性審查、公共產品及公共服務指定;其三,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切實解決企業全生命周期遇到的“痛點、堵點、難點”,重塑營商環境廣東新優勢。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小云前段時間在一次調研中發現,廣州南沙的營商環境與香港的近似程度超過八成。“這說明廣東在這些方面的改革力度非常大,這些改革舉措也使得廣東整個經濟體系的運轉更為良性。”封小云表示,對于廣東來說,未來的發展依然要堅持推進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兩個輪子”共同發力。
產業消費“雙升級”??加大金融活水支持力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健全體制機制,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在廣東,裝備制造、汽車、石化、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正蓬勃發展,一大批優秀企業逐漸在全國乃至世界產業中嶄露頭角,躋身世界500強。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表示,今年以來,廣東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繼續成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與此同時,廣東經濟新動能強勁,特別是在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此外,不僅深圳繼續保持著創新驅動的良好勢頭,廣州、珠海、佛山、東莞等城市的企業,在創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果,這些都讓廣東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效率不斷提升。
廣東金融學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蓋翊中則對廣東推進產業升級提出四個建議: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加強高科技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度;加強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政府托底工作;引導行業協會及社會中介機構對傳統行業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打造政產學研的合作新模式,打通信息傳輸通道,提高合作效益。
要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支持。會議還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