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呼和浩特市以為代表的新產業新經濟時代已到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成為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總要求,在這個關鍵時期,全力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構建具有首府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從剛剛結束的全市兩會上獲悉,今年我市將緊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多維度促進新興產業和主導產業發展,全方位推動三次產業融合,激發新動能,培育新支撐,促進產業發展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今年,我市將積極申報“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全年完成產值470億元以上,持續引領產業邁向中高端。圍繞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建設,確保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一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用,開工建設藍海華騰電機控制器、10萬噸三元鋰電池制造等18個二期項目,建成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和電動車整車制造全產業鏈,促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快速發展。實施發展工程,組建產業局,成立發展公司,服務器裝機能力達到100萬臺,推進產業數字化、城市建管智能化,全力打造“中國云谷”。發揮光伏材料集聚形成的成本優勢、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完成晶體研究院、國家檢測中心建設,促進全產業鏈高端化。圍繞航天新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等領域開展協同應用試點示范,加快石墨烯、富勒烯碳納米等產業基地建設,推動形成“碳、硅、鋁、鋰、鈷”等為主的新材料產業群。深入推進清潔能源生產應用,啟動環聚二期、聯合新能源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光伏扶貧工程建設,著力打造清水河、武川光伏產業應用基地,新能源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20%。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壯大蒙中醫藥、動物疫苗、生命干細胞等產業規模,打造一流的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基地。
加快構建服務業“四大中心”
今年,我市將繼續做好域外金融機構引進工作,推動發展第三方支付、眾籌眾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扶持建設金融資產管理、融資租賃等新型金融主體。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優化政策措施,引入更多企業總部落戶我市,建設西北地區重要的金融交易結算中心。改善提升“兩港三區”基礎配套,加快快遞電商產業園、大宗物資倉儲基地、零擔企業集聚區建設,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培育引進一批大型物流企業,新增1000個城鄉物流配送終端網點,建設服務呼包鄂、連通京津冀、面向俄蒙歐的現代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培育品牌展會,辦好第二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第十屆中國民族商品交易會等大型展會,籌辦國際乳業博覽會等一批新型展會,開工建設呼和浩特會展中心,展會場次和交易規模分別達到120場和200億元。實施“旅游+”戰略,全面統籌旅游資源開發建設,編制“全域全時旅游”發展規劃,開展全域旅游示范旗縣區創建活動,昭君博物院改造等項目投入運營,八拜湖旅游景區、蒙元世界草原文化產業園和冬季旅游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營造處處是風景、四季好風光的旅游全新格局。穩步推進養老服務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加快與養老有關的智慧社區、醫養結合基地建設,打造北方地區重要的會展文旅健康中心。完善創業創新政策體系,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意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建一批“雙創”示范基地和專業化文化創意眾創空間,依托互聯網打造一批開放共享的跨界協同創新平臺,各類市場主體達到22.8萬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0家,建設領先全區、引領周邊、面向全國的創新創業創意中心。
不斷激發特色主導產業新活力
今年,我市將繼續支持乳業、草業、肉業等綠色產業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做大總部基地生產能力,提升產品研發和競爭能力,增強原料市場掌控權、消費市場主導權、國際研發市場話語權,鞏固提升“中國乳都、草都、肉羊第一品牌”核心地位。推動大中型熱電聯產、風電、光伏發電等能源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支持電力生產企業開展市場供需對接,提高生產荷載和效率,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