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布“四大板塊”戰略到“金膠卷”投入使用,再到一個個項目簽約落位……從長春國際影都傳來的每一條消息,都讓市人大代表楊忠勛振奮不已。作為影視圈的一員,他期待著中國電影的搖籃能夠再次回歸國際視野,成為國際化影視產業新高地。
影視產業與多種業態融合是影都發展的未來趨勢。楊忠勛代表建議國際影都建設加大科技力量投入,建設影視產業新技術實驗室等,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企業提供產業數據檢索分析、演員分析、政策咨詢等服務,以科技賦能國際化發展,打造特色品牌,吸引八方來客,推動長春國際影都靚起來。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5G、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引導影視企業數字化發展。”楊忠勛代表立足高科技發展新起點,希望未來五年持續鼓勵影視重大科技項目研發應用,引進和培育一批影視高新技術企業,形成集聚效應,搶占產業科技發展高地,進而重塑產業鏈條。
站在影視與科技的交叉點上,文旅產業融合也應順勢而為。楊忠勛代表建議,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互動投影等新技術,配合本土原創影視、舞臺作品,轉化成沉浸式體驗的文旅產品,用長春特色向世界展示一座城市的文化沉淀。推出影視角色參與等特色旅游項目,打造旅游觀光、科技推廣、影視拍攝為一體的“大影視”產業格局。
對于長春國際影都板塊的建設,市人大代表吳迪更關注人才孵化。他建議,依托教育優勢,在各高校、職業院校增設相關專業,讓青年成為影都未來發展的生力軍。與域外知名影視院校合作辦學,與影視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在稀缺專業方向先行先試,實現產學融合的最新教育理念,培養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影視人才的引進也尤為重要。市人大代表張蘇建議,加大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加快高端人才集聚,打造創新型、高層次影視文化人才培育基地,“通過成立大師工作室、實施影視文化人才培養專項行動等,吸引優秀導演、編劇等到集聚區開展創作,鼓勵引導企業加強專家隊伍建設,加強原創能力建設,增強精品劇目持續供給能力。”
《長春國際影都影視產業政策白皮書1.0》已成為影都建設的強力后盾。張蘇代表建議,在此基礎上,隨著影都建設的推進,不斷加大政策紅利釋放力度,加大“親清管家”服務力度,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進政策創新、拓展服務內容、加強創業扶持,政企聯手共同推動影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