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場招聘活動,5000家重點企業,50萬個優質崗位……近日,武漢市以“就在武漢、創贏未來”為主題,全面啟動2021年度“學子留漢”工程,通過巡回校招、云招聘公益平臺等渠道,優化就業供需對接,讓更多本地高校大學生選擇武漢、留在江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已經成為當下各城市推動發展、實現趕超的重要舉措。作為傳統科教強市,武漢擁有近百所高校、上百萬大學生,具備豐富人才資源。長遠來看,持續推動本地“留才”,讓更多大學生扎根發展,將為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注入澎湃動能。
許多大學畢業生選擇到北上廣深打拼,是認為一線大城市的選擇更廣、機會更多。然而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推進,武漢在營商環境、基礎設施、教育資源等軟硬件上,逐漸具備與一線城市競爭的實力。讓更多大學生青睞武漢、留在武漢,提升對城市認知度、認可度和歸屬感,是首要之舉。因此,需要多部門共同發力,提前謀劃、超前部署,主動走進校園,做好綜合性宣傳,打響城市品牌,呈現更加卓越、更加多元的荊楚實力,展示更有底蘊、更有內涵的江城魅力,讓更多大學生喜歡武漢、愛上武漢,進而留漢工作。
同時,還要逐步完善貼近實際、符合需求、獨具特色的人才計劃。在新一輪“搶人”大戰中,各城市并不是在住房補貼、資金支持、職位保證等傳統政策上盲目投入資源,而是要突出城市差異化,推出小而精、特而優的納才方案。成都實行“先安居后就業”,留蓉大學生可在線申請人才公寓,青年人才真正實現“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蘇州推動創業環境“零溫差”,對有創業意愿的外地戶籍勞動者,與本地戶籍人員享受同等政府補貼性創業培訓。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武漢若想獲得人才紅利,搶占發展先機,提升城市創新力、生產力、消費力,必須換位思考,調查了解客觀需求,站在本地大學生角度設計“留才”計劃,讓溫暖政策直達心坎,讓優質服務觸手可及。
讓更多大學生留在武漢,事業留人只是起點,傾注關心關懷方是長遠之計。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人才舉薦委員會,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條條框框限制,主動發現、持續關注、重點培養在本地區發展的優秀人才,持續迸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讓大學生留得舒心、更有信心,關鍵是給予其實現人生價值的寬闊舞臺。建立好關心關愛長效機制,全力為人才松綁鼓勁,不斷破除人才發展束縛,持續提升人才開放度,在優化人才評價、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以人才濟濟之力復興大武漢。
人才就是未來。讓更多大學生留下來,建設人才強市,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經濟發展,定能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更多武漢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