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意義的企業管理學自出現以來,就一直在效率與人性的兩條主線的引導下,不斷演化與發展。一條是科學主義,強調企業追求功利性的效率和利益,該主義理性、具備系統性,是企業存續發展的前提;另一條則是人文主義,強調企業需滿足員工的情感需求和價值實現,該主義感性、具備靈活性,是企業需要承擔的重要社會責任。在所有管理中的理論和技術均來自于這兩大陣營,或是以效率為主,以理性的計算為特質作為科學性的管理,或是以人性為主,以情感價值體系為特征的人本管理。我想真正令企業思考的是,如何把握效率與人性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平衡兩者關系,獲得最佳的管理意義與效果。
企業在講效率時,追求利潤最大化,就會注重以機制、技術、流程等規則來控制各種管理,因此,通過對組織進行最大程度的優化設計,持續完善調節系統已克服不準確性,就成了管理的基本構成,這也就是現代管理中的核心理念。當前很多講績效管理、流程管理、人資管理以及贏在系統的培訓課程,多是以西方科學管理作為管理基礎的內容,有的甚至提出對辦公室的知識工作者進行流水線管理,需要員工每天填寫一張工作記錄,以便加以監控。
企業在講人性時,追求人性情感化,會注重以倫理、精神、關系等觀念整合進行激發組織成員的動機,因此,通過對組織愿景、文化、信仰的塑造和傳播,并實現決策、執行、溝通、行動的效能,從而成為組織凝聚力與向心力的來源。受文化傳統和民族心理結構影響,這種人情化的管理,在中國的企業管理中表現更為突出。近年來的所謂中國式管理,還有一些論述文化建設的文章,多是以人性、情感、關系為理念基礎的內容,甚至指出員工不僅僅是一雙手,更是一顆心,愛就是一切。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誰也不能回避效率與人性這兩個話題,企業就是一個效率與人性相結合的綜合性實體,就如太極圖中的陰陽兩部分,過分強調效率或是過分強調人性都會適得其反。西方管理中的理性工具,我們需要學習,但絕不能照抄不誤,拿來就用。中國管理中的人文情懷要講,但也不能走極端,推崇備至。企業必須追求科學與人文的辯證統一,在效率與人性中尋找平衡。人性化管理要通過制度化管理體現出來,制度化管理要體現人性,這樣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實處,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因為管理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而現代管理強調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為本,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人的潛力。人是知識經濟社會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資本”,是資本又與生產資料、機器設備這些死的物不同,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人力資本的生產率,就要根據其特點,鼓舞其精神、培養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而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開明的管理者去實施,要通過制定相關的制度加以保證。
企業是一個組織,其核心是人才,企業管理學走到最后一步一定是人學,效率也好,人性也罷,都是一個人的問題,如何發揮企業內部員工潛力、激情以、創造力,又如何讓企業員工極大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穩定良好的次序,這應該是每一個企業中每一個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這也是管理的破解之道。真正實現企業管理的最優化,最終還是要看企業管理層的領導力。
在中國特色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人性這個大課題,確實值得企業管理人關注與探討。當然中國企業已在管理這條路上,有了一些知識、一些經驗、一些感悟,但離創造出一套我們自己的管理理論和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