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不如意之事常有。例如工作長時間沒有升職加薪,福利待遇低,領導差,在部分人眼中,簡直就“罄竹難書”。而排在首位的往往是不加薪或者是加薪幅度太小。因為都需要生活,雖說不至于為五斗米折腰,但看著身邊人的收入都上漲,自己卻停滯不前,如何能不焦慮,不惶恐?
在焦慮不安,憤懣不平中悄悄度過了30歲,才猛然發現不加薪沒有關系,自己對工作的熱情早已所剩無幾,每天機械般重復著工作,學不到新東西,更別說成長發展??粗磉叺脑絹碓蕉嗟哪贻p人加入,甚至開始成為自己的領導,本來抱著干到退休的心開始忐忑,別說加薪,似乎保住位子和飯碗都越來越難。
那么,自己究竟該何去何從呢?
1
如果不喜歡折騰,想要在一家公司長期干下去直至退休,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你要清楚混天等退休是絕對沒戲。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產品更新迭代速度驚人,任何一家公司都面臨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企業調整戰略,重組業務和組織架構,勢必帶來對人員的重置和安排。要想在動蕩中不被洗牌出局,就得讓自己處于有利的位置,即:要么在核心業務部門,要么自己能力突出。
總所周知,核心部門是公司倚賴的重要資產,為公司創造無可替代的價值,所有資源政策都會向這樣的部門傾斜,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如果你有幸在這樣的部門,遭遇變動時一般問題不大。而如果你沒那么幸運,或者由于專業領域所限,沒有在核心部門,那么就要讓自己成為這個部門中炙手可熱的“高潛力人才”,進入領導視野之內。
一旦遇到風吹草動,領導下手時也許會對你網開一面,畢竟公司永遠需要能幫他們干活,并把活干好的人。但如果這兩條你都沾不上邊,那就只能被動等待,任人宰割了,放棄“干到退休”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倒還實際點。
2
如果你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對未來與前途一片茫然,想要改變,卻感覺有心無力,瞻前顧后,憂慮重重,從而產生下面這些想法:
1.雖然沒有加薪,卻畢竟是一份收入,跳槽換工作,也不容易,萬一試用期沒過或者被裁怎么辦?
2.雖然不太喜歡現在這份工作,想要改行換個崗位,但是沒啥經驗,人家未必要我啊,要不就是給的工資太低,劃不來!這種人其實比幻想干到退休的人更危險,因為他們根本就沒目標,沒方向!
3.不想安于現狀,在一家公司干到老,卻又對自己沒信心,沒底氣主動改變自己,尋找機會,不知未來往何處走,到頭來變成命運的附庸,隨波逐流。
4. 一個人既想要穩定,又想要改變,想要變化又害怕有風險;想要轉行,又不愿付出。凡此種種都只是停留在想的階段,而沒有為之付出一丁點準備和行動,那就真的是“只想不做,徒剩空想”。
其實最終原因就在于自己,讓自己陷于進退兩難的境地,親手編織永遠無法打開的死結,日復一日過著了無生趣的日子,最終無法破局,無法翻盤。
3
有些人卻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上面的死循環,為職業生涯下半場找到了方向,成功切換賽道。朋友徐小姐今年30歲,畢業之后一直從事助理工作,從去年開始,一直在思考,迷茫困惑,不想就這樣一直干下去。她說助理的工資不僅一成不變,而且是典型的吃青春飯的行當。等她到35歲時,一定PK不過那些年輕機靈的小姑娘,老板根本不會招她這么大歲數的人當助理,到時工作沒了,連哭都來不及。
徐小姐起初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她開始跟不同行業的好朋友聊天,了解各行業的信息,聽取大家建議,結果聊著聊著,還真發現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行業:獵頭顧問。她做助理最擅長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溝通協調能力超強,她自己又特別喜歡和人交流,幫別人分析道理,這一切看上去都符合獵頭顧問的標準。
接下來徐小姐開始主動出擊:
精心編輯自己的求職簡歷,參考獵頭顧問的招聘要求。在身邊尋找獵頭公司資源,發現哪些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供職于獵頭公司,然后主動建立聯系。通過這些朋友推薦,將簡歷直接遞到合伙人,獲得面試機會。面試前進行充分準備:深入了解獵頭行業發展,模擬壓力面試和挑戰性問題回答,寫下逐字稿反復排練。
果然,徐小姐果然成功通過面試,最終拿到了offer,順利轉行成為獵頭顧問。徐小姐說,她這次轉行并沒有漲薪,反而比之前的助理工作少2000塊,但是她看中的不是眼前的一時得失,而是職業的長遠發展。她說,當逐漸熟悉這個行業,進入狀態并充分發揮優勢時,自己的能量就會完全釋放,而當她幫用人單位找到最適合的人才,不斷促成一筆筆訂單的達成,獎金自然就會大幅提升,甚至會是當助理時工資的幾倍。徐小姐堅信,自己不斷提升能力,積累人脈和資源,有一天說不定可以當上獵頭公司的合伙人或者干脆自己出去單干,這些聽上去一點都不夢幻,因為不少人就是沿著這條發展軌跡走下去的。
這些是她當助理時想都不敢想的。30歲后要去哪,不是老板決定,不是公司裁決,而完全由你自己說了算。只有那些識變應變,主動求變,自我顛覆,勇于冒險,敢于擔當的人,才能獲得浴火重生,收獲更精彩的人生。
4
如果一個人不思進取,不主動求新求變,同樣會遭到來自人工智能領域新技術的挑戰。
未來不僅所有低附加值的體力勞動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就算金融投資、醫療診斷、企業經營、軍事指揮等方面,目前人工智能都在進行高水平的預測和決策,完全取代人類指日可待。
總結,職場中30~35歲是發展的分水嶺,它不僅決定著一個人能在職場上走多遠,更決定著你在人生下半場是優秀的閃耀還是平庸的齷齪。如果在此之前升不上去成為管理階層,或無法成功轉行切換賽道,或沒有底氣跳槽找到好下家,那你真的是危機四伏,無路可走,就算你坐著不動,也可能被人工智能搶了飯碗。